会聊天的智能音箱、更懂你的热点推送、“无所不知”的机器人玩伴、自动化点单配菜的智能餐厅……曾只在电影世界出现的人工智能场景,如今在人们生活中变得无处不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
记者在各地调研发现,人工智能新技术切实融入生产生活,各行各业正快速实现智能化,智能经济方兴未艾,一幅智慧生活的新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2020年春运大幕开启。无论是上班途中用车载AI(人工智能)助手买一张返乡车票,还是在江南水乡乌镇“刷脸”进景区,或是为父母选购一台AI翻译机做新年礼物……今年的“年味”随处都有人工智能发力的身影。
交通出行有新助力。在湖南省开放道路智能驾驶长沙示范区,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不久前开放预约试乘。自动避让行人或障碍物、虚线变道超车,这些曾经需要司机小心驾驶的“动作”,如今自动驾驶便完成。
课堂教学对接更精准。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基于科大讯飞智慧课堂,教师通过手中的智能终端代替传统板书,点击屏幕就可以将课堂重点分享给学生;而学生使用智能终端便能记录重点、提交答案,同时生成针对每个人不同学习情况的个性化作业。
“新智慧”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成为人工智能在各地落地生根的写照。
在河北雄安,苏宁与商铺联合打造零售云门店,让选址、物流、服务等全链条智能化;在成都,京东数科构建了一整套智能化技术,可实现养殖场内实时监测、精准饲喂、智能环控;在北京,海底捞无人餐厅内从出菜、传菜到点菜、买单等多个环节高度实现无人化……
从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新战略目标,到瞄准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和智能语音等领域建设“国家队”,从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挂帅”机制到加快研究起草治理准则防范风险,人工智能发展蓝图愈发清晰,“新智慧”的发展动能也日益强劲。
“曾有人问我做传统服装行业一年利润多少?我说300来万元,不过都搁置在库房。”这是服装行业曾普遍面临的库存压力。由于家里做服装生意,28岁的武彬对此深有感触。
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距离学校不远的中关村创办了北京极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服装商家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柔性制造、大数据采集、个性化定制……人工智能为服装业打开一片效率的新天地。
位于安徽省铜陵市的六国化工公司通过数据实时上云和智能算法应用,实现了磷转化率提升0.79个百分点,每年提升约600万元经济效益。工信部数据显示,当前实施智能化改造的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近40%。
浙江正泰新能源在引入“工业大脑”后,实现了单、多晶电池片缺陷的毫秒级自动判定,能成功识别隐裂、黑斑等20余种瑕疵,比人工检测速度提升2倍以上。在重庆,重卡厂商上汽红岩,曾多年连续亏损,自接连推出多款智能化车型后,今年上半年已经占据全国工程自卸车行业20%左右的份额。
人工智能正重塑着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人工智能也像是“魔术手”,“变”出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位于合肥市的我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目前已入驻包括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在内的805家企业,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政府专门出台《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支持原始技术创新、产业集聚。” “中国声谷”负责人祁东风说。
借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追求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一系列支持政策争相出台,一批批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迅猛发展,一个个产业集群加速壮大。《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人工智能正变得愈发聪明。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AI翻译机“学习”一门新语种,原先需5000小时训练,现在只要200小时;机器模仿人声,以往需跟踪一周甚至更久来采集声音数据,现在10句话便可大致模仿……
而这种趋势正在加速。一方面得益于技术进步。近年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国际权威的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等大赛中多次夺取冠军。一方面源于数据积累。随着5G时代来临,有分析认为,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台机器、设备进行互联,超过2000亿个联网传感器产生海量数据。
人工智能也变得更加“温暖”。截至2020年1月1日,头条寻人利用地图推送和大数据分析共找到12228人。而人工智能技术配合新智能硬件在大范围应用,将让网络公益有更多可能。
在安徽合肥,借助车流量的大数据分析,智能设置不同的信号灯时长,有效减少拥堵时间;涵盖燃气、水、桥梁等的智能监测系统24小时护航城市安全。越来越多生活的“堵点”“痛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化解。
在广州,音书科技为听障人士设计了可以远距离接收语音并识别成文字的新“眼镜”,让听障者可以“看见”声音。
音书科技所依托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自科大讯飞开放平台。自2010年底发布技术共享平台以来,该平台已集聚包括音书科技在内的112万个开发者及团队。而这只是我国诸多人工智能技术开放平台之一。
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当前各地正紧锣密鼓地制定政策以培养、吸引、留住人才。教育部2019年3月公布已有35所高校获批建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剑指”行业人才缺口。社会力量也投身其中,人工智能青年科学家联盟、企业人工智能大学陆续成立,旨在挖掘培养青年人才。